从汝水到沙河

从汝水道沙河

沙河(汝水改道形成的河流)为中原地区古老的河流之一,数千年前即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漯河境内沙河居于整个沙河的中游地段,虽仅长百余里,但厉史地位很重要一,在交通运输方面促进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河两岸历史悠久,许多人类生活的遗址,孕育着沙河之滨的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俊彩星驰,曹操也以“汝颍奇士之多”而大加赞叹。沙滨古建筑群比比皆是,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沙河对人类作出过巨大责,在漯河更为两岸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吾辈岂可漠而视之,淡而忘之!今天,我们面对宽阔的河面滔滔的流水,无不称赞其气势雄伟、庄严豪放,但很少了解她的沧桑变化过程和曲折的发展道路。笔者有鉴于此,特搜集漯河境内沙河的部分资料,草编斯文,名曰“从汝水到沙河”。虽不一定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但筚路蓝缕,总算对沙河在漯河的历史作一些概括的介绍,对于宣传沙河、了解利用沙河也许会有所裨益。

一、汝颍的历史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生、循水而居,水孕育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明,江河海洋、湖泊水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水亦对漯河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变迁非常重要,我们漯河地区就是依古汝水(沙河前身)、颍河而形成的城市,舞阳县城是依潕水建城,临颍县城是依颍河建城,唐代以前的市区(也就是郾城县城)就是依古汝水建城,后搬迁到溵水之阳。汝水、颍河这两个淮河最大的支流在漯河相邻相依,滋润、养育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先民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发展,共同创造了漯河璨烂文明。近代发展充分表明,人口数量急聚增加,工业化步伐加快,大气污染严重,气候变暖问题突出,我们对水的要求更是迅速加大,水是我们漯河市的灵魂与命脉。

漯河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汝河、颍河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江东、淮南等地通往京师的必经之地,实为天下之中。又因毗邻都城,交通十分便利,漯河向东可抵达陈、蔡,向西南经南阳郡可抵达荆楚和巴蜀,向北可到达郑汴,向西可达京师洛阳。作为汝颍地区的核心位置,漯河不仅有优越的陆路交通条件,水陆交通条件也很便利。

汝水是古代对汝河的书面称谓,它的沙河支流发源于伏牛山区木达岭,另一北汝水支流发源于嵩县跑马岭,古代沿途纳入滶水、滍水、昆水、澧水、潕水等河流,在襄城县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汝汇合后,古代统称汝水。古代汝水流经汝阳、汝州、郏县、宝丰、襄城、叶县、郾城、西平、上蔡、汝南等县,汇入淮河,曾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汝水本来只有一条,但是在元代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其所在汝河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汝水在漯河境内被人为开凿,截为两段,出现了南汝河、北汝河两个河流,北汝河就是民间俗称“汝河”,为与洪河支流汝河区别,一般称“北汝河”,最终它成为了淮河支流颍河支流沙河的细支流。历史上明确记载的汝河改道是在元代:即元代至正年间自舞阳、郾城截汝水流入沙河,形成北汝河。在保和乡卸甲店截断潕水,上游河水导入澧河,形成今甘江河,注入澧河,在漯河市区流入沙河。而卸甲店以下的潕水注入的小洪河;现在的“北汝河”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公里,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清代乾隆年间,西平县方向诸水淤塞断流,经泌阳县、遂平县来的瀙水成为南汝河源头,形成宿鸭湖水库修建前的汝河河道状况,汝南以下即今南汝河及新蔡以下的洪河。现在的“南汝河”,流经遂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与小洪河汇流入大洪河。与小洪河相汇前河长.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颍河,古称颍水,又称渚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颍河属淮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沿途纳入洧水、溵水、双洎河、贾鲁河等,经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yangxzx.com/myxxw/97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