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泌阳县黄山口乡耿庄村的风力发电厂,硕大的风车在群山之巅巍然矗立,迎风运转。“这是我们的扶贫工厂,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所发的电输送到驻马店市区及泌阳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该乡党委书记徐德合说。
日前,徐德合站在风车下,向记者讲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感受:十九大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章节,是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发展的标准,有利于在未来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四大产业”壮大乡域经济
黄山口乡因位于黄山的风口而得名,地处驻马店、舞钢、南阳三市接合部。全乡辖10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交错,属典型的浅山区丘陵区。也正是这样的地质地貌,给该乡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目前,我们乡已经形成矿产、旅游、水利、林业四大优势产业,开发潜力巨大。”黄山口乡党委副书记陈磊告诉记者,该乡在矿产资源方面,已探明花岗岩、大理石、石墨、陶土等非金属矿,品位高、易开采。该乡境内名胜古迹颇多,著名景点有12处,唐代建古刹南冲寺系河南省著名寺院之一。多年来,该乡一直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2%,形成了巨大的绿色宝库。
“除了传统的作物种植之外,我们每年发展1.5万亩优质花生,年产量达万公斤,已形成大型花生专业市场。”该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李立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建成5个优质黄牛、山羊、生猪养殖基地和多个标准养殖小区。工业方面,该乡境内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达6家,年资产达万元的河南中航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落户这里,并带动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园区。
唐代建古刹南冲寺
山多地少的困扰
对于黄山口乡来说,虽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但在三农发展中依然存在困难和问题。
徐德合说:“目前,全乡经济总量偏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黄山口乡属于典型的浅山区丘陵区,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8%。
“这还不算水域面积,我们乡可耕地面积很少,这制约了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徐德合说,“如今,全乡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出外务工。”
“地理环境使黄山口乡的经济布局如同一根扁担,沿着东西走向的省道分布着大部分村庄,经济发展也是沿着省道发展。”徐德合说,“我们将其称为‘扁担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因此形成的。”
近年来,黄山口乡通过产业直投的形式,利用种植、养殖业和风力发电等项目,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全乡5个贫困村有3个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
“中原盆景”杨寨山
黄山口人的宜居生活
“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徐德合说,“十九大精神提振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我们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黄山口乡会更加美好。”
黄山口人给自己绘制了发展的宏伟蓝图。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以优质小麦、小杂粮、花生等为主导的种植业,积极推动大叶茶、软籽石榴等观光农业和以生猪、波尔山羊、夏南牛、散养土鸡为主导的养殖业发展。到“十三五”末,建成亩生态种植基地、2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和亩优质花生基地,年出栏牲畜10万头。
“对于荒山薄地,我们准备发展艾草种植,种植户每亩收入可达0元以上,并通过返乡创业的村民进行深加工,就地升值。”徐德合说。
旅游方面,在开发南冲寺的同时,将南冲寺、杨寨山、老龙潭3个景点点缀成线,推出“杨寨山-南冲寺-老龙潭”三位一体的一日游精品线路。与此同时,该乡还将推出风力发电观光,将景点串联,沿线种植生态林业,形成“一带一路”的旅游模式。
“具有江南风格的小集镇建设正在进行中。”徐德合向记者提出邀请,“再过两年,来看看黄山口乡,那时和现在绝对不一样。”
老龙潭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星
以产业夯实振兴之路
黄山口乡的经济发展理念以及产业规划思路很清晰,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发展不同的产业,可谓科学规划、具有前瞻性。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和特色产业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生态链,推进农业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来自河南经济报记者孔凡哲张明洋
…魅力泌阳欢迎您
统筹:张成亮|责编: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