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楼村,隶属于河南省南召县板山坪镇,位于板山坪镇西南15公里处,面积19平方公里,由1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人。全村有党员17名,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由于历史欠账多,多年来村级基础设施简陋,功能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几乎为零;村庄面貌脏乱差,群众满意度不高。近年来,樊楼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带领群众围绕林业资源优势做文章,大力发展香菇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成了香菇种植基地,使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年,樊楼村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通过香菇种植和流转林地,全村户群众全部收益,81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余万元。
建强班子,发挥头雁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曾经的樊楼村,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凡事只求过得去就行,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年换届选举时,老支书因身体原因退出工作岗位,考虑到樊楼村脱贫攻坚任务重,当时镇党委推荐在外做生意的卢俊延回来担任支部书记。已过知命之年的卢俊延放弃经营多年的玉器生意回村任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发现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不强,便深入党员、群众调查了解,与村干部单独谈心交流,通过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断感染着村两委成员,彻底改变了过去“无人管事、无心干事、无章理事”的软弱涣散局面,村两委都有了明确的分工,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迅速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党建引领谋出路,打井修路强基础
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支部书记卢俊延和县委办驻村工作队一起研究村内道路硬化问题,并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出谋划策。经过多方协调,筹资余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在近5个半月的连续奋战后,长9.05公里乡村公路及入户路硬化完毕,实现了“户户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有了修路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干部群众高涨的建设热情,卢俊延积极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多方协调,又筹措资金余万元修筑拦河坝、整修水渠、铺设安全饮水管网,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及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等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到了村庄切实变化,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为樊楼村植入了一颗充满动力的“红色心脏”。
盘活资源,引入优质项目
为了让贫困群众持续鼓起“钱袋子”,脱掉“穷帽子”,以卢俊延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创新产业、就业扶贫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年6月,樊楼村两委在帮扶单位县委办和板山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多次到西峡县重阳镇、泌阳县、洛阳市嵩县以及卢氏县信念集团等香菇生产企业的考察调研,引进先进设备,依托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投资建成的工厂化制棒的香菇生产企业。年产香菇菌棒万棒,种植香菇40万棒,年产值万元。累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余人次就业,本村多户农民增收,其中贫困户47户。今年,又借助全域党建的东风,樊楼村又建设自动化香菇种植大棚32个,在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康源春、省农科院质标所富硒香菇课题负责人王铁良等同志的技术支持下,种植秋栽香菇、富硒香菇20万袋。目前,菌旺农民种植合作社营业收入已达到0余万元。樊楼村已经形成了集体经济稳步增收、群众种植普遍受益的良好局面。
为民惠民,凝聚民心
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组织建设逐步标准化规范化,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为了让全体村民都能更好享受发展成果,樊楼村先后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改造村卫生室,完成独立式公厕建设,年,借助厕所革命的东风,樊楼村又进行了整村推进,8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实施了村民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对村内长年积存垃圾进行了清除,美化村间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樊楼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现在的樊楼村,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集体经济开始盈余,整村实现了脱贫退出。(通讯员张振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